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历史上今天】康熙不仅定下收台日期,还直接告知台湾当局!

2017-10-02 楚国农夫 新乡文史论坛

334年前的今天,康熙不仅定下收台日期,还直接告知台湾当局,真牛!

赞康熙:

登基幼冲政难建,几度风雨几度险。
早先辅臣肆意为,幸亏孝庄定河山。
藩王营造小朝廷,吴儿借故终谋反。
随后天下太平日,理朝顺政如逢源。
旋乾转坤凭才智,换来清朝几百年。
而后君王多少代,谁人能够与比肩。
一代卓越十代庸,误国一样若干年!

自满清入关以来,中原大地上的反清斗争就从未停息。而南明仍把李自成和张献忠视为主要敌人,一直奉行“借虏平寇”政策,也就是联合满人对抗农民起义军,以求偏安一隅。

当时的福建总兵郑芝龙看出明朝气数已尽,遂投降了清朝。郑芝龙之子郑成功因此与之决裂,在福建金门高举反清大旗。1661,郑成功率军越过台湾海峡,直取台湾,经过8个月的围困,荷兰守军出城投降,随后郑成功开始了对台湾的统治。


同年郑成功逝世,其长子郑经继承爵位。郑经抵达台湾后,实行“与民生息”政策,兴修水利,发展农垦,兴办学校,鼓励通商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郑经已在台湾立足根基,便背弃郑成功遗愿,试图与清朝隔海而治,他上书康熙:要求清朝承认台湾与朝鲜,琉球等国一样的藩属地位,并且让郑氏能够世守岛屿,永不归化。”

后来又在与清朝的和谈中强调:台湾远隔中土,孤悬海外,可另辟乾坤。”

对于郑经的分裂行为,康熙霸气回应:郑经乃中国之人,台民皆闽人,不可与琉球,高丽相比。

1682年,康熙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,率领大军攻取台湾。次年,清军水师在与郑军的澎湖海战中大获全胜。在清军的强大攻势下,延平王郑克塽降清,台湾随之收复。

收台始末

台湾自古便是中国的领土。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自古便是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。《台湾通史》连横曾详尽考证台湾历史之由来,以无可辩驳的史实证明,台湾自有人类之始我民族便“生斯长斯,聚族于斯”。


古往今来,一些阴谋侵占、分割台湾领土者,皆遭到沉重打击,并以惨败告终。而一些民族败类宣扬台湾非华夏领土,或叛国据守,或投靠大国,出卖主权,也都无一例外地遭到了历史的严正判决和无情嘲讽。清朝康熙年间的郑经便是一个这样的典型。


背父叛国,郑经割据台湾

明末清初,荷兰殖民侵略军乘明清战争之乱,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。侵略者的杀掠激起大陆和台湾人民的英勇反抗,1652年,郭怀一组织义军抗荷。他在义军面前慷慨陈词:“诸君为红毛(指荷兰侵略军)所虐,不久皆相率而死。然死等耳,计不如一战。战而胜,台湾我有也,否则亦一死,惟诸君图之!”


义军群情激昂,皆愿与侵略者以死相决。但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,郭怀一在激战中牺牲,义军被残酷杀害四千余人。台湾在荷兰军的蹂躏下,暗无天日。


1661年,民族英雄郑成功力排诸抗清将领之异议,亲率义军两千五百余人自金门料罗湾渡海赴台,决心收复台湾。在台湾人民的配合下,经三天激战,三战三捷,把侵略军逐至其重要据点赤嵌城。郑成功拒绝了侵略者的一切乞求,迫使荷军无条件献城投降。不久,荷兰殖民主义者又派大批舰队增援,皆被郑成功击败,终于同年底向郑成功投降,被荷兰侵略军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宝岛,重新回归祖国怀抱。


不幸的是,郑成功入台不到半年便因昼夜操劳而病逝,年仅39岁。郑成功在辞世前曾向中外一再声明:“台湾者,是为中国人所经营,中国之土地也!”


然而,郑成功辞世后,继承郑氏政权的郑经却决然背弃其父的遗愿,宣布:“台湾远在海外,非中国版图!”时因康熙尚幼年,四方兵事不息,朝中也甚紊乱,对台事尚无暇顾及。郑经则把台湾当做自己的一块领土,进行一番治理。郑经的所作所为与其父郑成功治理台湾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。


阳奉阴违,死硬坚持叛国


在郑经割据台湾期间,清政府始终坚持招抚态度,力争和平解决台湾问题。为争取郑经转变立场,主动把领土台湾回归国家,从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郑经病死台湾,清政府曾多次致函、派官,争取郑经,但他坚持叛国立场,死不改悔。

其间,清政府主动与郑经的重要谈判活动,达十几次之多。


清政府虽看到郑经判国,企图割土分地,但仍坚持争取的态度。一个月后,再派林忠等人到厦门,诚恳希望郑经明晓大义,派人去漳州议和,郑经见清廷催迫甚急,经与属官密商,打算乘受抚谈判之机,整兵入台,长期占据台湾。


正如郑经所言:“逆之,则指日加兵,内外受困,岂不危哉!不如暂借招抚为由,俟余整旅东平(批台湾)再作区处。”于是,郑经伪造了土地、户籍、军械等的账册及攻城抢得的清朝印信等,一边佯称献地受抚,接受谈判,一边率师入台。


果然,郑经入台后立即宣布拒绝谈判,坚持台湾为一独立国家,只向清廷纳贡。

清政府见郑宣布受抚,而又率部入台,知其“归顺是假”。随后,清廷命福建总督李率泰进攻被郑经占据的厦门,郑经则由台湾返回福建,与清兵交战。郑经一战败北,丢掉厦门,退守铜山。清廷则让李率泰停止进攻,至铜山再次招抚。而郑经仍坚持叛国立场,表示如不让其独立治台“虽死不允”!


康熙五年(1666年),招抚大臣孔元章上疏清廷,建议投诚将领和郑经在大陆的亲戚为说客,至台湾说服郑经,清廷允准。于是,孔元章选择郑经的投诚部将数人,持郑经舅父董班舍亲笔信,招抚使刘尔贡、马星率领,赴台劝降。


康熙六年五月,招抚人员赴台湾,七月返回,带回了郑经分别给孔元章和其舅父的书信,这两封书信进一步表明了郑经割据台湾已“非属中国版图”,他做台湾皇帝“王候之贵固吾所自有,万世之基已立于不拔”。让清政府以平等国待之,互通信使,互相通商,方可使“彼此无虞,波浪不惊”。


致其舅父的信中更明白宣称:“今日东宁(指台湾),及版图之外,另辟乾坤,幅帧数千里,粮食数十年……何羡于中土哉!”并说,清政府若以苍生为念,应“以外国之礼见待”,否则,只能是白费气力。

其分割台湾野心昭著,气焰十分嚣张!


第二年,孔元章认为郑经仍有招抚希望,要求亲自赴台谈判。康熙允准后,孔于八月赴台,在台逗留一个月,无功而返。

孔元章返回大陆,向康熙密报:郑经“大是恭谨”,并说获得绝密消息,要求赴京面奏。孔元章向康熙密奏的内容是:施琅私通郑经、阴谋叛变。


施琅原系郑成功部将。康熙元年清军攻克被郑经占据的厦门,主将便是施琅。厦门一战,仅降服郑经的官兵即达1.8万余人。郑经见施琅是他分割台湾的心腹大敌,便利用孔元章行使离间计,加害施琅。


由于当时清廷与郑经关系紧张,施琅曾于康熙三年、四年两次进军台湾都因遇到飓风无功而返,再加上施琅的儿子施齐、侄子施亥尚在台湾,而郑经为离间施琅,故意任用施齐与施亥。施琅见康熙一味主张招抚,孔元章又片面信郑经,一味等郑经回心转意,于是,向康熙上《边患宜靖疏》,请求再次出征台湾。但康熙听信了孔元章的密报,怀疑施琅有二心,不仅没同意他的请求,还撤去他的提督衔,夺其兵权,招为内大臣,调入京师软禁起来,一禁便是13年,直到台湾问题愈加严重,施琅的嫌疑被澄清之后,才再次被任用。


康熙八年(1669年),康熙清除鳌拜集团,亲理朝政,对台湾问题仍然主张招抚。派刑部尚书明珠、兵部侍郎蔡毓荣至泉州与靖南王耿纪茂商量招抚之事,随后派员持诏书到台湾。而郑经拒不接旨,强调台湾“远在东海之外,与中国版图渺不相涉”。


到康熙十九年(1680年)秋,“三藩之乱”已经平息,郑经失去了靠山,清廷也有了对付郑经的力量。姚启圣进兵厦门,一举收复,郑经见大势已去,逐败归台湾。在此情势下,清廷仍致书郑经,表示以前答应他的条件仍然算数;只要他不再窜犯大陆,“不称臣、不入贡亦可。”


上述史实说明,清政府对郑经的确仁至义尽,而郑经坚持分割台湾,并对大陆的土地另有扩张野心,其死硬立场难以更改。


顽固不化,一朝覆亡

郑经失败逃往台湾后,对前途失去妄想,情绪消沉,不理政务,终日以酒色嬉游打发时光。因连年征战,台湾社会发生危机,经济困难,士卒丧气,统治集团内部很快出现分裂。重臣陈永华与冯锡范殊死相争,大将刘国轩拥兵自重。不久,陈永华自行辞职,很快死去;朝中诸臣各怀观望,兵将皆有“故土之思”,不愿分割台湾。


康熙二十年正月十八日(1681年3月17日),郑经见大势已去,在极度颓丧中一命呜呼。两天后,冯锡范便与诸弟合谋拥立年仅12岁的郑克塽承位。郑克塽是冯锡范女婿,冯锡范大权独揽,作威作福,台湾的政局已坏到极点。


接着,台湾全岛又突发灾害,洪水淹没粮田,颗粒不收,疫病踵接,死者枕藉,兵匪肆虐,社会陷入危机之中。郑经手下的高级将官,纷纷率兵投奔大陆,地位仅次于冯锡范的左武卫何祐也与清方秘密联系,以待清军复台时作内应。康熙面对此种形势,重新起用施琅,准备武力收复台湾。


康熙二十年(1681年)十月,施琅到福建前线主持归台大计。经过充分准备,施琅于康熙二十二年六月率精兵2万、战船300只,跨海取澎湖。六月二十二日,澎湖发生激战。


同年八月十三日,施琅率军入台。十八日,郑克塽带领文武官员缴册降清。从此,台湾回归祖国。

郑克塽、冯锡范、刘国轩等由台湾达北京,皆受到优秀渥待遇,俱得善终。


郑氏三代,郑成功为永载史册的民族英雄,而郑经坚持背父叛国,遗臭万年,为后来胆敢叛国者为永久教训。


抚今追昔,笔者不免一声歔欷!乃贴几首先贤名诗共勉:

《复台诗》 

 郑成功 
  开辟荆榛逐荷夷,十年始克复先基。 
  田横尚有三千客,茹苦间关不忍离。 

  《春愁》

丘逢甲
  春愁难遣强看山,往事惊心泪欲潸。
  四百万人同一哭,去年今日割台湾。


  《台湾行》 

  黄遵宪
  我高我祖我祖父,
  艾杀蓬蒿来此土;
  糖霜茗雪千亿树,
  岁课金银无万数。

  成败利钝无所睹,
  人人效死誓死拒;
  百代流求在我手,
  万众一心谁敢侮! 


  《七子之歌之台湾》 
 闻一多
 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,
  琉球是我的群弟,我就是台湾。

 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,
 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。

  母亲,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,
  赐我个号令,我还能背城一战。

  母亲!我要回来,母亲!


  《望大陆》(国殇)

 于右任  
 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,望我故乡;
  故乡不可见兮,永不能忘。

 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,望我大陆;
  大陆不可见兮,只有痛哭。

  天苍苍,野茫茫,
  山之上,国有殇!

总编辑楚国农夫

李奉先,原名李德军,中共党员,省作家协会会员,延津县作协副主席,凤凰网文史栏目编辑,凤凰卫视特约撰稿人,《联合早报》主笔之一。


以散文杂文见长,工于国学文言典籍,音乐/书法爱好者,科班:先秦文学;文章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报刊.学者,诗人,凤凰网军事评论员。

往期热门文章推荐:


【组图】新乡十五大著名土特产,你家乡占几个?

【延津故事】小潭村由来及其民间传说

【组图】这位绝色美女将军,究竟羞杀了多少男人?

大秦帝国:从养马夫到千古第一帝,我是流泪写他的!

【图集】王健林马云柳传志的父亲们

快讯|大汉奸加多宝公然侮辱先烈,今终遭法院判决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